这批人回来了,不少人感慨万分。可一看,情况有点微妙:他们丧失了中国国籍,手里也没个靠谱证据能证明自己是中国人。让人琢磨,这“接回来”合适吗?
先说背景。被遣返的人,基本都是“润”出去的,出国后梦想一朝美梦成真。但现实呢?大概和他们预想的“金光大道”差得远。美国那边不认,甚至直接把人送回来。可问题是,中国也不是说“你回来就算我们的人”。国籍没了,身份是空的,人归属感也跟着悬空。
这事儿挺复杂。按常理说,他们既然选择离开,说明对这里没多少留恋。现在“润”不成回来了,还得咱们接手,难免让人心里打鼓:他们回来后会如何适应?是真的怀念这里,还是只因为无处可去?这些问题,说实话,我也拿不准。
但国家站在“人道主义”的角度,还是接了他们。这事儿能理解。一个国家,该有担当、有风度。人家既然没地方去,总不能眼睁睁看他们沦落街头,甚至变成更大的社会问题。可“接回来”只是第一步,后续怎么办才是麻烦。
身份问题最棘手。你想想,他们没了中国国籍,要重新成为合法公民可不简单。法律程序复杂是一回事,社会认同是另一回事。有人会问:“他们既然润了,为啥还给他们机会?”但这问题真不能简单看。不是每个人润出去都是为了否定中国,也可能是对生活的不满或对外界的向往,谁没年轻过?可他们回来后,确实需要一段“重新适应”的时间,这过程未必顺利。
另一方面,美国的态度也值得琢磨。那些年,对这些“润人”,美国是有欢迎姿态的。可到了用不上他们的时候,翻脸比翻书还快,说遣返就遣返,一点情面都不讲。这事儿看着有点寒心。某种意义上,这些人也是被利用了。对美国来说,他们只是工具,不再“有用”了,自然就弃之如敝履。
那咱们的选择呢?按理说,家再差也是家,人再迷失,回家总是能找到一点归属感的。可对于这些被遣返的人来说,回国后,他们真的会把这里当家吗?这里的制度、生活方式甚至文化,都和他们当初想象的不一样。会不会出现一种尴尬:他们既不认同这里,但又不得不在这扎根生活?
其实,这事让我想起一个邻居家的孩子。他年轻时觉得家里穷,非要外出闯荡。家里人拦不住,只能看着他走。可几年过去了,他在外混得不好,又回来投靠父母。父母嘴上没说啥,心里其实五味杂陈:心疼是心疼,可也有埋怨。这种复杂的感情,或许就是眼下我们面对这些“润人”时的心情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