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一画就四个小时,整个人腰酸背痛, “我简直不敢想象,希孟在那个时候是怎么画的。《千里江山图》有11.9米长、51.5厘米宽,他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完成,可以想象他一定是没日没夜地画。”
张翰会试图把自己带入到古代,设想当时少年作画的场景,“他真的是呕心沥血。”正是有了这个过程,让他更能理解少年心事。回看历史,这位天才少年除了留下这幅《千里江山图》,便再无其他记载。
回看当下,《千里江山图》被无数人提及,却从未有任何影视作品表现过他,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成为第一个表现希孟的文艺作品。
所以当确定制作电影《只此青绿》之后,张翰非常自信,“固然有其他优秀的影视演员,但他们未必有我了解希孟,也未必有我为了希孟去付出更多的东西。”
从画室到排练厅的汗水,从国内到全球的一次次演出,都成为张翰的底气, “我觉得我是最合适的,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,能让更多人知道《千里江山图》的作者,是一名叫希孟的18岁少年。”
02
懂他
“最后看展的段落里,人来人往,展卷人一抬头看见希孟站在他对面。他向希孟鞠了一躬,谢谢他把《千里江山图》留在人世;希孟向他作揖回礼,感谢他能把这幅画一直保存下去。这是当下的所有人,你我都是展卷人,留下的美好想象。”
从舞台到大银幕的延展,给演员提升了不少难度。
过去剧场的表现只有一面,为了让最后一排观众都能感受到角色的情绪,舞者的表演和肢体都会放得非常大。但是这种“大”在镜头面前就会显得非常夸张,不仅如此,360度的电影镜头,则要求演员的每个肢体动作和每个细微表情从任何一个角度看,都是精准的,直接的。
“我们在度的拿捏上,反复琢磨。”
当然,舞剧表演和电影拍摄最大的不同,在于演员对情感的把握。表演往往是一气呵成的,情感是连贯的,会到恰当时候自然地爆发,但电影拍摄则是碎片化,充满了很多的未知。